• <ul id="eowwq"></ul>
    <ul id="eowwq"></ul>
    <ul id="eowwq"><center id="eowwq"></center></ul><ul id="eowwq"></ul>
    在線客服

    參考文獻的編寫

    發(fā)布時間:2017-06-14 09:30:49

    參考文獻的編寫
           關(guān)于參考文獻的編寫,這里papertime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格式要求:
    參考文獻是報告中引用或參考過的著作和文章的目錄,放在研究報告后面,通常位于附錄之后。編寫參考文獻的目的主要在于為從事相同或相近問題研究的讀者提供參考資料,幫助他們減少尋找相關(guān)資料的時間,提高研究效率。由于與注釋的目的不同,因此,參考文獻的編寫方法與編寫注釋也不大一樣。

    1、中文參考文獻的編寫
    中文參考文獻的順序可以按作者(編者)姓名的漢語拼音依次排列,其中外國作者按其姓漢語翻譯的拼音排序。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按照出版時間先后順序排列,其著作一律排在論文前面。沒有作者(編者的按文獻名稱漢字的漢語拼音排序。期刊雜志中的文章須標明起止頁碼。首行頂格。當文獻信息超過一行時,從第二行起,縮進一個漢字的距離。其他方面的編寫方法與注釋基本相同。

    例子:

    馮紹雷:《制度變遷與對外關(guān)系——1992年以來的俄羅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摩根索:《國際間政治——尋求權(quán)力與和平的斗爭》,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xué)出版社,1990年版。

    王繩祖主編:《國際關(guān)系史》(第七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版。

    許振洲:“試談中國古代國家的經(jīng)濟—社會職能”,《國際政治研究》,2000年第3期,第38—44頁。

    閻學(xué)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版。

    2、英文參考文獻的編寫

    英文參考文獻的順序按作者(編者)姓名的字母依次排列。作者(編者)為一人或多人中的第一作者,其姓寫在前面,并用逗號與名字隔開;非第一作者的姓名仍然把名寫在前,姓寫在后面。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按照出版時間先后順序排列,其著作一律排在論文前面。同一作者的其他著作,用橫線代替作者名字。沒有作者(編寫)的按文獻名稱的字母順序排列。著作的出版信息,如出版地、出版社不再用括號括起,出版時間寫在作者(編者)姓名后,用括號括起來,用逗號與文獻名稱隔開。期刊雜志中的文章要標明起止頁碼,頁碼前不必加p.或pp.。首行頂格。當文獻信息超過一行時,從第二行起,縮進兩個字母的距離。其他方面的編寫方法與注釋基本相同。

    例子:

    Aron, Raymond (1966), Peace and War, New York: Doubleday. Baldwin, David (ed.) (1993),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lechman, Barry M. and Stephen S. Kaplan (1978), Force without War,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Keohane, Robert. O, (1984),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and State Power, Boulder: Westview.
    閱讀推薦 Recommend

    友情鏈接:

    論文查重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