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稿人看論文寫作應該注意的八個細節
發布時間:2018-01-05 10:16:05
論文寫作應該注意的八個細節,錄取與否只在審稿人一念之差
根據本人的一些投稿和審稿經驗,英語水平在整個論文寫作中所占的比重最多占到三成,剩下的七成則是一些極易被忽略的格式或形式上的細節,而往往正是這些細節真正決定著一篇文章的走向。
從審稿人的角度看,一篇文章的命運往往在審稿人打開它的一瞬間就決定了。
一個熟練的審稿人會在接到文章后用幾分鐘的時間通讀一遍,從而對作者和文章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在這里,審稿人最喜歡兩個極端:一是通篇充滿了細節上的小錯誤,可以直接reject的那種,再就是所謂的well written,提幾條不痛不癢的意見就可以放過的那種。
為什么呢?因為這兩種最節省審稿人的時間,編輯那也能交待的過去。當然審稿人不會直接告訴你拒稿的原因是這些小細節,他會告訴你文章創新性不夠,研究沒有意義,方法老舊,更不要說那些他都懶得一一指出的小錯誤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了躲過審稿人的這頭一板斧,我們即使做不到well written,也要盡可能的減少文章里的細小錯誤,從而給自己的文章增加機會。
我試著總結了一些這類小細節,總結如下:
1、標題永遠不要出現novel, new等字眼。從邏輯的角度講,寫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報道新的進展,如果不新的話那也沒有發表的必要了。從審稿人的角度講,他首先不會因為你寫了個new就會覺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讓審稿人覺得你在挑戰他的經驗以及智商,于是乎千方百計找你文章里不new的地方……
2、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數字。做實驗的一些朋友有時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測出的某些最新數據,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強調,殊不知在審稿人眼中這些僅僅是一串串毫無意義的阿拉伯數字而已。
3、參考文獻和引用一定要規范,最好用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來編輯,不要手工制作,費力且不討好。有關參考文獻格式方面的文章網上一堆一堆的,小木蟲也有很多,在這就不再贅述了,只強調幾點。第一,格式要統一,不要張冠李戴,用Author-year格式那就有author-year的樣子,用數字格式那就規規矩矩的標出個1,2,3,4。第二,人名的拼寫一定不能出現錯誤,因為某篇文獻的作者就是你的審稿人,你都不怕錯拼了,人家還能怕錯拒你不成。第三,用et al.要慎重。有些兄弟圖省事,所有文獻僅列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一律et al.,殊不知審你文章的大佬很可能就在其中哦,:)
4、節標題的拼寫一定要準確。經常看見的錯誤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帶s。這兩個標題估計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么一個詞,字號比一般的字還要大那么幾倍,寫錯了話還真是著實扎眼。
5、切忌超長段落。一般一個段落以3到5個句子為宜,千萬不要追求一氣呵成的感覺而堆在一起,那種動輒一頁紙的大段落任誰看了都眼暈。如果要表達的內容確實多,可以適當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讓文章看起來簡潔清爽。
6、圖表切忌模糊不清。在審稿階段圖表和正文一般是分開的,圖和表都是一頁一個,圖還會被放大到A4紙的大小。這就要求圖的質量要高,如果是矢量圖那問題還不大,如果不是的話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來看看。
7、科技寫作常識要知道。科技寫作是有著自己的一套規則的,不講規則只能是讓審稿人覺得你是個新手或者雜牌軍,這樣拒起稿來幾乎毫無心理負擔。因此大家在寫作的時候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比如名詞縮寫第一次出現注明,阿拉伯數字1到12出現在文中的時候要用text,數字不能做為一個句子的開頭,等等。
8、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規則。一般來講通篇雙倍行距,段落之間留出空行,正文跟參考文獻字體要區分開。
當然一篇文章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很多因素,好的寫作不一定能夠保證它一定被錄用,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它過早的被reject,或者本來應該是minor revision的稿子給批成了major revision。以上只是本人總結的一些細微之處,但這些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希望跟大家多多交流。
papertime論文查重平臺提供論文查重、論文改重等論文寫作輔助工具,歡迎大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