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升論文寫作訓練,大學生應該如何寫論文
發布時間:2018-01-10 10:15:32
首先你得把你要寫的內容提出一個問題,然后用一句話來回答它。
這一點非常重要,其實你的論文就是解答這個問題的過程,所有的論證都是環環相扣的來證明你的回答的。(個人很不喜歡點與點之間毫無聯系的那種,最好是所有的論點之間都是有邏輯可言的)因為我是學的電影研究,但是我主要做的是歷史研究,一般論文的結構都是:
某個時期的大致情況--你對這個時期的解讀(包含你的觀點)--案例分析(印證之前的情況和你的觀點)--然后分析結果
一般這樣的論文就是還可以的論文了,如果你要做到更好我個人感覺有兩點,
1)不要說別人已經說過的觀點,要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或者在別人的觀點之上進一步完善,(但是我老師有說過,新手做研究要模仿別人的研究,不是要你抄啊,主要是要模仿別人的分析和思維過程)
2)有內在深刻的邏輯過程,這個比較困難,這需要看很多書查很多資料才能完成。例如上學期我們寫『是什么讓聲音出現在電影里?』,大部分同學都是從藝術的角度寫的,寫的是藝術表現的需要,我寫的是從經濟的角度,電影公司,投行和科技公司的相互斗爭和妥協,其實這兩個角度都可以寫,不過我的論文老板說內在邏輯不夠深刻,然后發了我60頁他還沒出版的書,我發現他跟我做的幾乎是同題研究,但是在分析完了斗爭和妥協之后寫的是資本流動的邏輯……
3)關于查找資料,大部分的研究新手都會從二手資料開始,小論文也是學習怎么做研究的過程,看別人如何解讀數據和一手材料,然后漸漸過渡到一手材料的使用。大部分人開始都會發現資料很難找,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看別人研究材料后面的引用和參考,漸漸地你就會知道了別人是怎么搜集材料的了。
有贊再更!!!
====論文的整體框架案例思維==========
本人研究僧一只,肯定也不到學術大家的水平,但是說實話,國內的本科教育很少專門去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寫論文,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長期的思辨訓練的過程,題主也說了自己是大一的學生,應該常常去注重自身的思辨訓練,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個人感覺,好的論文應該是既有大的動向,也有小的細節,又臭不要臉的把自己之前的文章拿來做例子了,這次說的深入一點。(沒辦法我都是做歷史研究的)
首先,提出一個問題--『是什么讓聲音出現在電影里?』
然后一句話回答(也是你要論證的主要方面)--僅僅是技術進步是不夠的,重點是科技巨頭,好萊塢制片廠和投資銀行的斗爭與妥協。
在這個研究中套用了科技創新理論,就是把某種科技創新從開發到市場化分為三個階段,研發,創新,擴散。
然后在這個基礎上論證:
1 為什么僅僅技術的進步是不夠的?
回答:很多發明已經有了技術,但是最后還是讓發明公司破產了。
(這個問題中其實還包含一個小問題,他們是怎么破產的?具體是哪些方面出了問題?
回答:沒有大公司和投行做靠山--沒有辦法建立生產-發行-放映的網絡--無法盈利--無法改進自身缺陷--陷入惡性循環)
2 但是這些技術的進步并不是完全沒有作用,他們背后來的大公司所收購,為技術的完善鋪平了道路。(研發階段)
3 什么時候出現了巨大的改變?(創新階段)
回答:當科技巨頭,投資銀行和好萊塢中型的生產商相互合作,巨額的資本為新科技的市場化提供了條件。(論證:他們出于什么動機這么做,相互能給對方帶來什么?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是全局性的,列數據說明,例如為什么投行要投資電影行業?因為當時的電影行業非常有市場潛力,例如……數據數據數據)
4 用一個案例來論證上面的關系 例如華納兄弟電影公司,AT&T以及高盛的關系,這一部分需要很多的事實細節來支持。
5 概述一下其他的成功案例
6 在成功了之后是什么因素導致大規模的使用,以至于完全進入有聲電影時代?(擴散)
回答:好萊塢大型制片廠的介入,大量發行有聲片。(論證論證論證)
這就是一個論文的整體框架,邏輯是連貫的,而不是在在回答有聲電影的出現的時候既說『聲音在電影中的藝術價值』又說『聲音的出現是背后產業鏈發展的產物』等等,很多人喜歡在解釋為什么的問題上說1.2.3.4.……但是這些點都毫不相關,給人感覺整個文章好像是毫無關聯的論證拼湊起來的。而且我覺得對于一開始做研究的新手來說,在一個研究上深入探討比一個研究覆蓋很多點要重要的多。
但是,在上面框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邏輯不夠深刻,例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回答更多的問題,為什么大的制片廠在一開始不愿意和科技巨頭們進行合作?這個地方可以聯想到創新性毀滅的理論,因為他們當時生產規模很大,幾乎在好萊塢處于壟斷地位,靠默片的發行就能吃飽喝足了,不希望進行如此危險的投資,而中型的制片廠在還沒有達到壟斷的情況下,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擴張,在這個方面多想想就可以理解資本在背后的運行邏輯。
歡迎大家討論~有時間就更~
==================更新=====================
有童鞋問 是不是論文只能寫一個方向呢?可能大家沒有理解我的意思, 我是說不要列舉完全沒有關聯的點,要整篇文章是一個整體,邏輯推進,細節深入,(Details, and the logics it embodies, are the way forward--我導師名言),在這個邏輯之下你會找到看似不相關的點,但是你必須解釋清楚他們是怎么運行的。比方說我剛剛提到的文章里,如果討論『聲音在電影中的藝術價值』,很可能要用到的是文化研究的理論,結構主義,現代主義等等理論,這些理論往往集中在『上層建筑』中,但是討論『聲音的出現時背后產業鏈發展的產物』,很可能要用到的是經濟或者資本邏輯和理論,而這些理論集中在『經濟基礎』上,如果兩個并行你很可能會發現,結構是混亂的,中斷的,就好像兩篇論文,更不用說你在找更多其他的點了。
但是你也是可以并行的,比如說,在這一時期明星制的產生改變了電影的敘事風格,但是為什么改變了呢?因為聲音讓觀眾更容易記住其中的一個演員,制片廠為了賺錢就開始改編劇本來迎合這種模式,這么一來,聲音的出現就改變了電影的敘事模式,為電影增添了藝術價值,但是你會發現,這個邏輯還是資本的邏輯,在這里我們將藝術價值納入資本邏輯的范疇了,把它看做資本邏輯的副產品,所以重點是,多少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邏輯必須保持一致。
論文中要保證結構完整,說白了就是要建立一個自洽的邏輯。(當然,這是論文,不是雅思托福作文,因為那個不要求學術水平,雅思托福只要有基本的邏輯就可以了,所以很多時候寫雅思托福作文想出來的點就算毫不相干也沒關系),這個邏輯可能會體現在很多方面,你的任務是把這些方面找出來,然后告訴讀者,這些邏輯是如何體現的,最終導致了什么結局。
我發現很多人寫論文有一個特點,表面化,問題探討不深入,列舉了很多點,但是不僅沒有深入的探討這些點和你的中心論點的聯系(怎么證明的),也往往沒能保持邏輯的一致性,雖然說后現代主義往往被認為標志著元敘事的衰亡(就是不再有一種邏輯或者理論能解釋世界上所有的問題),但是事實上很多文化理論之間,甚至文化理論和經濟理論等等之間也不是完全分散的,但是如果你要用不同的點,特別是點與點的跨度比較大的時候,必須解釋清楚背后的邏輯。
Papertime
論文檢測小編經常與大家分享關于論文寫作等方面的信息~